近日,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在上海谈及私人博物馆假货泛滥的现象时称“收藏必须要回归人文精神家园。现在各地私人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是假的。”并直言这种现象须高度警惕,否则后患无穷。
“中国艺术教育、欣赏体系缺乏‘物证’。”这是艺术界始终存在的一种声音。也就是说,在中国有正规注册的博物馆少之又少,举例说,在拥有 6500万人口的法国有1万座博物馆;而中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却只有3500余家,仅为法国的1/3。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十分有限。
私人博物馆的出现,无疑是对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据统计,2007年全国注册私人博物馆200多家,如今已经发展到1000余家,可以说当前中国艺术收藏已进入“私人博物馆时代”,藏家们借助私人博物馆这种形式,将宝贵的私人珍藏回馈社会、介入公共生活,是好事。然而,私人博物馆的藏品绝大多数是从市场上购得的,其藏品真伪问题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
“假的东西登堂入室愚弄百姓,危害无穷!”曹兴诚直言,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遗产,作假是混淆历史事实,误导后人,污染民族文化。在陶瓷鉴定家王先生看来,私人博物馆假货泛滥是国内收藏市场乱象的一个折射。收藏过去是小众文化,现在变成大众文化,中国有七八千万个家庭收藏艺术品,以每家三口人计算,涉及的人群大概就有2.1亿人。现在不管在哪里鉴宝,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收藏市场的虚火也导致一些人为了利益频繁制造赝品。造假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安徽造玉器、青铜器,河南造玉器,江西造瓷器,江浙一带造字画……在不少地方,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仿制、作旧、出货等各环节分工明确。
专家认为,作为一项投资,私人收藏的得失大多体现在经济利益上,然而一旦建成博物馆,需承担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对藏品真伪必须严格把控。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博物馆数将由现在的3500余家增加到近6000家,其中不少是私人博物馆。如何规范管理,如何引导私人博物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画 水彩画 油画 字画鉴定 字画收藏 水墨画 双年展
山东双年展官网 www.shandongbienna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