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想要做到火眼金睛不仅需要用理论来丰富自己,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然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古玩鉴定图书,确有很多不足之处,出版社为了赚取利润在出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跟有甚者将赝品误当做真品出于书上,欺世盗名。
当前收藏品市场上的变化非常快,而古玩鉴定类图书内容却跟不上这个变化,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科技含量低、取向嫌贫爱富重官轻民、断代不明晰、表述缺少个性。
古玩造假者利用数码技术、非金属电镀、高精度配料、可控电化窑炉等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并结合传统作旧方法,形成了以地区为特色的仿制造假基地。有的造假场所已超越了简陋的作坊形式,俨然是正规化企业。他们仿制的名贵品种,足可乱真,也能蒙骗一些专家。与此相比,有的古玩鉴定方面的图书仍满足于介绍传统鉴定的手段。而这些方法早被造假者吃熟摸透。对高技术造假仍用传统方法对付,无异于以长矛招架洋枪,让读者在受骗上当之中感到困惑和无奈。
一些古玩类图书贵族色彩很浓。讲瓷器喜讲官窑,讲古籍重视官刻,讲书画青睐大名头,讲器作则专说宫廷物,所配图片亦大都是重器珍玩的“御照”。这种内容结构并不适合广大的普通收藏爱好者的实际需要。由于这些年拍卖活动火热,媒体报道的尽是名贵品种的惊天成交价,给收藏爱好者注入了兴奋剂。加上出版物也喜谈珍品和官造,避谈存世量,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使广大收藏爱好者萌生了发财梦,一边看书,一边按图索骥到市场上去“捡漏”,蒙受经济损失的大有人在。实际上,古玩珍品经过历代的消磨损毁,到目前存世量已极少,留下来能升值的倒是那些产量大的民间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如果人们能早一点了解这个状况,把心态放平和些,把眼光放低一些,重点收藏民间文物,则不但是比较现实的,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出版物和媒体对收藏大众在收藏方向上的误导,使不少读者走了弯路。
当前在大多数古玩鉴定类图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断代不明晰,表述缺少个性。讲共性特征的多,讲个性特征的少,在表述上让人似懂非懂,多用华丽的词藻和貌似丰富其实缺乏实质意义的语言。如形容山水画作的特点总是“气韵深远”、“疏密得当”;讲人物画总是“艳丽而无脂粉之气”、“健美而无纤弱之状”;讲陶瓷也是如此,诸如“器型秀雅”、“釉色温润”、“胎质细腻”、“纹饰流畅瑰丽”等等。笔者认为,古玩鉴定方面的图书最重要的是要向读者讲清最基础、最实质性的鉴定原理和规律。语言不直白、不明确的图书造成的客观效果就是断代不明晰。古玩的断代十分重要,它决定古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市场价格。看不出个性的鉴定文字让读者在鉴定实践中难以融会贯通地去思考问题和辨别真伪。
国画 水彩画 油画 字画鉴定 字画收藏 水墨画 双年展
山东双年展官网 www.shandongbienna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