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古建筑设计—实现古建筑设计的商业和休闲化——卧龙自然保护区规划
西出成都,过都江堰,沿川藏公路蜿蜒蛇行,进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映秀镇境。只见高山峡谷间,激流清澈,两岸茂林苍翠,野花怒放,山巅上云雾缭绕。大自然神秘、深邃,令人神往。
这里就是卧龙,中国最大、最著名的大熊猫保护基地,一个世外桃源。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澄澈见底的皮条河,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就坐落在这条河的中游,一系列有关大熊猫的研究成果、正在进行的大熊猫野外释放前期研究,令世人瞩目。
一批批大熊猫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从这里前往世界各地。于是有人戏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是专门培养“驻外大使”的摇篮。卧龙大熊猫的影响超越了国界,每年千里迢迢前来卧龙探望这些大熊猫的中外来宾达到10多万人次。
远景古建筑设计打造卧龙自然保护区规划
http://news.163.com/12/1030/14/8F2R5C6C00014JB6.html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30日上午在卧龙神树坪熊猫基地举行大熊猫回家仪式,欢迎震后首批18只大熊猫从碧峰峡基地重返卧龙。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首批大熊猫的回家,标志着卧龙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原卧龙基地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32套大熊猫圈舍严重被毁。研究中心当年6月开始紧急转移60多只大熊猫,其中32只被转移到北京、福州、成都等相关单位寄养,其余的则被转移到碧峰峡基地紧急安置。
震后新建的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距原址约22公里,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约为原基地的20倍大。该项目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助,按绿色三星标准设计。基地分为大熊猫饲养、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三大功能区,有59套大熊猫圈舍,兽医院,大熊猫过渡、野化培训区等配套硬件设施。
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三个基地组成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与自然保护教育基地,提升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科研水平。
远景古建筑设计团队成功案例之卧龙自然保护区规划
卧龙是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基地。
我院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中华大熊猫园”的规划设计,把生态资源、研究实践、拓展建设、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就地取材、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大熊猫野化驯养区、大熊猫产仔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区等互动一体的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成功的完成了“保护是前提,研究为中心,放归是目的”的指导思想。为提供更多更优化更合乎自然的物种研究大熊猫创造了更优秀的条件,使卧龙名符其实成为世界上最生态、最优秀、最先进、最前卫的保护、研究大熊猫的中心,进一步得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瞩目和关心。
远景设计研究院(原:四川省建筑风景园林设计院),古建筑设计公司、古镇打造、仿古建筑设计公司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古建筑设计、仿古建筑设计、古镇打造、仿古商业街打造和旅游景区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