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精神分类
http://www.shangyuan.org
文章导读:企业精神是企业深层的文化,也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以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并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理想追求和精神信仰。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精神又如何划分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第一、追求财富的最大动力
企业精神可以是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也可以是企业某种占上风的文化体现的精神风貌。强势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共识集合的力量,是追求和统率企业发展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弱势的企业精神体现为涣散的企业意识,软弱的战斗力。
强势的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的凝聚力、团队力并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员工产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表现为员工士气和团队精神。能够将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的企业精神才能成为企业共同的精神财富,并成为激励员工共同追求财富的最大动力,从而挖掘出组织的最大潜力——自我驱动力。追求财富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组织成员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从干毛巾中拧出水”就形象地表达了日本丰田企业精神的核心。
第二、企业的意识形态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非正式约束中起关键作用的东西。这种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中心地位。意识形态是对于世界的一种信念,它统合其他的精神文化,决定道德判断,经济的调节,收入的分配和社会的制度结构。
意识形态是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制度理性。当人的理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无法迅速、准确和费用很低地作出理性判断,或是现实生活的复杂程度超出理性边界时,他们便会借助非正式约束的文化来“抄近路”,简化决策过程。好的企业精神文化把意识形态、道德伦理、风俗习性、理想目标都转化为一套价值观念系统来统合组织内部人的精神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使人们超出对个人直接利益的斤斤计较,并诱发集体行动。
企业意识形态通过增强个人对于某项制度安排的法理性认同和依赖,能够淡化机会主义行为。企业的意识形态对员工产生软性的约束,主要是从使命目标、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他通过将企业的共同价值向员工进行内化,使员工与企业在心理上、精神上、行为上与组织形成一体思维,并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
企业的意识形态能够使“公司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其内部的精神系统,并创造广阔的外部市场理念。”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统一起来的企业精神能够形成“内在的企业与外在的市场融会共享、联合和沟通的氛围下的精神体系”。①
第三、企业最独特的文化资本
企业精神文化是组织中无形的精神支柱,具有感召力、向心力与凝聚力。企业精神是弥漫在企业空间的“精神之氧”,有益于促进企业员工人格健康成长。企业通过企业领导者传递的企业精神作用于员工,然后通过员工的力量作用于工作过程,企业精神的强弱、优劣最终就反映在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果、行为、品格、气质与动力上。
企业的精神文化并非是精神作用于物质的简单过程,而是通过企业领导者向两方面着力:
一是向内着力,使员工产生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向心力、执行力、诚信力、创造力,对客户的敏感力;
二是向外着力,产生辐射力、影响力、形象力、竞争力。一个企业成就的高低,就在于将正确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和内在动力转化为物质能量的产出效率,这是不亚于组织机构、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市场创新的。企业精神具有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企业最为独特的文化资本,使人无法模仿。而企业精神真正最后沉淀于品牌之中,就成为一种品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