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每年会在7月份展开,2020年也不例外,可提前做下了解。关于软科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命题课题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目标与路径研究。研究“十四五”期间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结合合肥市已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条件,对标科技部“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战略发展要求,研究提出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目标体系;运用现代科学分析方法,研究提出实现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实现条件。
2、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分析研判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问题,调研和梳理合肥市未来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重点领域;在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
3、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总结合肥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做法,分析借鉴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政策创新经验;分析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四五”期间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保障体系。
4、合肥市科技发展现状、发展环境与问题研究。总结和分析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就、现状、特点和发展态势;分析合肥市科技发展的现实基础、外部环境、区域竞争与产业发展对合肥科技创新的新需求;研究提出“十四五”合肥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5、合肥市“十三五”创新发展情况绩效评价。对照《合肥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落实和执行情况,全方位对我市“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对促进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举措和政策建议。
6、合肥市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创新研究。为形成我市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创新融合的闭环,进一步研究提出促进科技金融、科技市场中介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引导、激励各类创新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探讨促进我市“三链融合”及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7、合肥滨湖科学城政策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滨湖科学城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的分布特征及现存问题,搭建区域创新协同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提出构建滨湖科学城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的具体策略,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8、合肥市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体系对策研究。梳理总结合肥市现有科技创新体系组成内容,研判合肥市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合肥市现有科技体系制约、重大成果突破的短板和问题;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体系构想,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对于合肥市构建现代科技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为新兴产业的涌现提前做好战略布局。
9、合肥引进国际先进研究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科研合作平台研究。对目前合肥市引进国际科研平台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合肥目前创新发展中重点产业如何对接国际一流科技平台的发展战略,分析共建平台中附属价值迁移,借鉴周边省市如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在积极引进一流国际科研平台中的经验和措施,为合肥市引进国际一流平台的合作形式、战略目标等提出政策建议。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0、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招引、培育及储备政策研究。研究分析国内先发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招引成功做法,根据合肥市人才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满足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解决路径,提出我市集成电路行业高、中端人才招引、培养的扶持政策。
11、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对标先发地区,研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而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发展路径及对策。
12、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开展前瞻性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为相关规范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制定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指引性文件,提出修改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强化人工智能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降低智能滥用、深度造假、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风险。引导企业进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发布伦理评估报告、总结代表性案例等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构建。
13、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建设研究。探索建立算法监管办法,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危害与利益评估,增加人工智能算法的透明性、开放度及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审议机制,确保算法的公平、公正、公开且安全,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的安全标准,从技术上增强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强健性,同时推行智能系统安全认证,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进行严格测试,增强社会公众信任,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的人工智能技术示范领域,开展不同程度的“沙盒”测试,以可控方式(隔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4、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氢能源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零污染等优势。目前,我国正加快氢能开发力度,近期,国内能源巨头纷纷在地方展开氢能布局,抢占行业先机。对合肥市发展氢能产业进行规划研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发展措施等。
(三)推进创新创业
15、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研究。针对合肥市孵化器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孵化器运营管理服务规范,为合肥市及全省孵化器建设提供规范参考。
16、合肥市创新创业服务券政策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分析创新券政策历史、现状以及实施情况,搜集整理国内先发地区创新券实施的成功经验,针对合肥市创新创业服务券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创新发展的创新创业服务券政策。
17、合肥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引进、培养、管理模式的研究。结合合肥市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解决优秀的技术经理人从何而来,如何有效的将其引入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当中发挥作用,如何设计其成长培养机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激励,机构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技术经理人从而实现双赢等问题,使技术经理人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
18、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为加快培育我市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转化现状中找寻政府、市场、交易机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提出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针对性举措。
(四)促进新经济发展
19、合肥市5G+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结合合肥市资源禀赋特性与5G发展步骤,研究合肥市5G+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策与路径,探索合肥市5G条件下的新经济模式、新产业模式,给出相关发展方向与具体建议,为合肥市发展5G+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0、云计算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通过研究典型的云计算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总结云计算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为合肥市制定指导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等数字经济、云计算、智能制造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提出加快合肥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
21、合肥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结合合肥市经济发展实际,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重点研究数字经济对合肥市主导产业的支持度与影响力,研究数字经济与经济运行分析具体指标间的关联性,为促进合肥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五)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
22、合肥市打造“智慧农业硅谷”的发展方向及路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我市农业做大做强,在总结梳理我市现有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打造我市智慧农业硅谷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23、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深入研究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分析合肥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特色,总结梳理农业绿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立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
二、自选题目
其他关于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
2019年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内容:
一、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软科学研究能力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资金和人员保障。
2.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与党委、政府有关研究机构、决策部门联合申报项目。
二、申报范围
参照《2019年度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
三、课题要求
1.项目选题:要符合合肥实际,具有明确的应用单位。
2.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项目,挂名或不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课题组成员;对在前期软科学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课题相关工作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本年度申报课题负责人或成员。
3.项目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项目研究应以2019年度数据为主,并保证真实、权威,研究周期不超过一年。
5.鼓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课题配套经费支持;鼓励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自筹经费研究,项目立项后,将纳入本年度课题统一管理。
四、申报材料
1.《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2.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统一按A4纸尺寸装订成册,纸质材料一式六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五、受理时间及地点
1.申报时间: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2.报送地点:合肥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东流路100号市政务大楼B座0612室)。
2019年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内容并不是很繁琐,企业务必不要错过该项目的申报,若对软科学有疑问可咨询 13339105710 (微信同号) QQ:2885056880,我们有专业导师为您做进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