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下称“中评协”)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下称“清洁基金”)在京签署“碳资产评估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前期合作成果——《碳资产评估理论及实践初探》。双方代表和与会专家还围绕“绿色经济与碳资产评估”的主题进行了研讨。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各国竞争焦点,节能环保也日渐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明确要求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而碳资产评估是这一新型资产交易体系的重要支撑。
基于对资产评估和气候变化两个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中评协会长、清洁基金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贺邦靖积极倡导以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是碳资产评估工作的重要推动者。
贺会长指出,利用市场机制减排,可以有效减少社会整体减排成本,优化社会资源,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和减排量进一步成为新型资产,兼具商品和金融属性,碳资产评估是支撑这一新型资产交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贺会长充分肯定了中评协和清洁基金的专业联合,认为双方的合作开创了这一新兴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先河。“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于推动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评协秘书长刘萍认为,碳资产评估在碳资产交易乃至节能减排中具有基础支持、战略支撑作用。资产评估作为价值发现和价值衡量的专业手段,能够发现碳资产的内在价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碳资产的有序流转,保障流转方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碳资产评估体系建设,既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清洁基金主任陈欢介绍说,碳市场发展作为提高减排行动效率和开展气候融资的一项重要手段,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来,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碳交易试点鸣锣开市,预期未来国内碳市场的发展将引导和促进碳资产配置、交易和管理业务的建立,并带来企业对碳资产计量和管理的专业化需求。碳资产评估的发展前景广阔。
依据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合作”的平台上继续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碳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准则建设,规范碳资产评估执业行为,加强碳资产评估能力建设并促进相关国际合作。
碳资产其实是一种因环境容量的稀缺性而产生交换价值的资源,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性政策下,吸收碳或控制碳排出的活动就具有了价值,“碳资产”概念应运而生。
碳资产可以理解为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碳交易市场的客体,比如碳排放权产品、碳减排量产品、碳汇产品、相关衍生产品等。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虽然没有减排义务,但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承诺,我国政府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作为约束性目标之一纳入“十二五”规划。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七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在相继启动,步入实质推动的新阶段。通过试点,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除了强制性碳交易外,我国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也在进行当中。随着国内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金融有望日益活跃,碳交易有望大幅增加,相应的与碳资产配置、交易和管理相关的量化估值业务有望迅猛增长,碳资产的计量和评估将成为市场的内在需求。
碳资产评估通过货币化和定量化的方法,对包括碳排放权、减排量和碳金融衍生产品等碳资产进行估值,有利于碳市场更好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碳市场反过来也能为碳资产评估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认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碳资产评估成为了一个高层次、高级别、有组织保障、有智力支持的事业。从环交所的业务实践来看,资产评估的介入,推动了环境要素从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向可估值、可交易、可入报表的发展,有利于碳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拓宽碳排放权的投融资渠道,有利于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处于碳市场发展的初期,国际、国内都缺乏成熟的理念与实践。为积极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和促进碳资产评估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对碳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
作为碳资产的经营者,碳资产评估课题的承办机构之一,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金彪认为,碳资产的合理评估,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调整财务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能够推进与金融市场相融合的全球化碳市场建设,更重要的是碳资产的评估将极大提高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把抽象的绿色经济概念转化成了可计量、能交换的有价资产。具体到评估标准的设计,要注意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对象的选取、参数的确定需要有技术上的突破,应结合各个行业的情况,形成行业间可换算、可比较的评估体系。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龚俊松介绍说,目前,碳排放权已经成为被国家纳入排放管制的企业的生产资料,要开工、扩大生产都必须首先有碳排放的配额。预计随着碳交易的推开,碳资产评估的业务量将激增。然而,一种资源能够成为真正可交易的资产,得到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和要素市场的认可还是要实现可变现、可流动。他建议评估业务在实践中应注意与碳盘查、碳核查的重叠性和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