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并延长档案寿命的关键,需要特别的重视。档案保管的质量、档案的物理寿命、档案的防虫防霉都与库房的温湿度息息相关 ,一旦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失控 , 档案维护就成问题了 . 及时有效的调节与控制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实现数据的临时记录和采集。能够实现库房温湿度监测、记录、分析的自动化管理,
我们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并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详见如下:
国家《档案法》、《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及国家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设计要求。
以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档案馆为目标,并结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华盛光科技适时地推出了档案馆温湿度监测系统。
档案库房温湿度监测的目的是实时监测档案馆内的温湿度情况,以确保档案库房内保持科学合理的温湿度范围,以有利于档案资料的长期、完好保存,以发挥档案资料的最大作用。
根据要相关要求,特、甲级档案馆宜采用全空调或局部空调,乙级档案馆采用局部空调。
档案库房温湿度一般要达到如下要求:
在选定温度、湿度后,每昼夜波动幅度温度≦±2℃,湿度≦±5%RH。
其实就是构成文物的材料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劣化变质。在影响藏品保存的各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并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对于文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差较大时的热胀冷缩。当温度与环境中的湿度、光、氧、虫、霉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对文物的损坏往往起到加速和催化的作用。在一定温度值内,温度每升高10度,反应速度加快1-3倍。同样湿度过高过低,也会对有机质文物造成严重损坏。所以,适宜的温湿度、洁净的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尽管全国的博物馆工作者为保护文物做了大量工作,但文物入馆收藏后受损的情况仍然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与博物馆的收藏环境不宜密切相关。及时了解和掌握文物所处环境的变化,防止文物劣化变质,关键在于采用何种手段进行温湿度的检测,使不适宜的环境尽快得到改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展柜内小环境的湿度控制。由于文物展柜大多制作优良,具备良好的密闭性,因此普遍采用文物专用的调湿剂使柜内湿度恒定。但采用调湿剂控制湿度,其发挥作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求展柜具有极高的气密性,因此国内生产的大多数展柜无法满足这种应用方式的要求。与此同时,采用药剂控湿,很难达到精确的控制,其使用寿命及控制效果受到众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优点是初期投资较低,但使用效果随寿命而衰减,需要定期更换,因此维护的费用较大。其次,也有针对展柜的电子式恒湿机的使用和无线监测设备。
下表是档案库房温湿度要求列表:
:装备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局部空间使用恒温恒湿机、空调器、去湿机、加湿机和使用调湿材料等。被调节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是否达到文物保存环境的标准,需用温湿度测量仪表测定。通常使用的温湿度测量仪表有: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固体膨胀式温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记录温湿度计、微电子温湿度记录器等。温湿度测量仪表分布在文物展厅中的每个展柜中,采集温湿度监测数据的传统手段是人工巡检记录,然后进行汇总,记录存档。首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以后,环境监测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手抄记录方法。由于展厅数量多、面积大,工作人员完整巡检一遍需要走5公里左右。因此,利用人工抄表的方式,每日记录温湿度的次数极为有限,而且在夜间也无法巡查记录。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博物馆的“心脏”——文物库房,由于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使得日常的人工抄表巡检无法进行,成为温湿度监控的盲区。一旦中央空调出现问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文物保护中心察觉到,因此存在极大的隐患。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加便捷的方法,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适应现代化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就是使用何种手段进行温湿度的检测、记录及分析和控制文物所处的温湿度环境,确保文物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的稳定环境中。
档案库房温湿度要求 |
||||||
项 目 |
温湿度范围 |
采暖期(冬季) |
夏 季 |
|||
温 度 |
14~24℃ |
≧14℃ |
≦24℃ |
|||
湿 度 |
45~60%RH |
≧45%RH |
≦60%RH |
|||
各类技术用房温湿度要求 |
||||||
用房名称 |
温度(℃) |
相对湿度(%) |
用房名称 |
温度(℃) |
相对湿度(%) |
|
裱糊室 |
18~28℃ |
50~70%RH |
阅览室 |
18~28℃ |
- |
|
保护技术试验室 |
18~28℃ |
40~60%RH |
磁带室 |
14~24℃ |
40~60%RH |
|
复印室 |
18~28℃ |
50~65%RH |
展览室 |
14~28℃ |
45~60%RH |
|
声像室 |
20~25℃ |
50~60%RH |
|
|
|
|
工作间(拍照、拷贝、校对、阅读) 18~28℃,40~60%RH |
||||||
胶片库 |
拷贝片 |
40~60%RH |
母片 |
35~45%RH |
|
|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及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设计温湿度监测方案。
根据相关数据,多数蛀虫和霉菌的生存温度在10℃以上,低于这个温度,害虫即丧失活动能力和停止繁殖,而湿度在65%RH以下,多数霉菌就不能正常发育。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8℃,湿度应控制在50%RH-65%RH之间,这样可以抑制害虫、霉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书画纸张的保养。倘若将相对湿度较长时间在45%RH以下,纸张又会因干燥而脆裂,造成物理性朽坏。所以,保持相对湿度50%~65%RH以及10~18℃的温湿度环境,是对书画保存的一个严格要求。
3、档案馆系统设计原则
1、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成本;
2、系统技术成熟,性能先进,符合档案安全保护的管理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
3、采用环保材料,充分利用新技术,符合适度超前又节约投资的原则;
4、设计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边角空间,节约库房使用面积。
5、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好档案馆建筑设计,提高档案馆建筑的适用和文化性,突出地方特色,确保档案馆建成好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五位一体”功能需要,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3、中关于温湿度监测点数
关于对于档案库房多大面积设计一个温湿度监测点的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按档案房建筑设计的布局考虑。
对于流通性好温湿度较为一致的大面积的档案房,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以50-100平米设计一个监测点。
对于面积不大但作独立使用的单元间,原则上需要设计一个监测点。
(2) 按监测区域重要性的不同,监测面积也会不同。
一般监测场所,按30-50平米设定一个监测点,对于重点监测和监测场局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地方,监测密度要适当加大,以保证所获取的数据能反映出此区真实的温湿度状况。
(3) 按当地经济发达程度和系统建设投入预算来综合考虑单个温湿度监点所覆盖的监测面积。
众所知周,固定面积的监测场所,监测点越多,越能真实的反映此区域的温湿度状况,但这是以增加投入为代价的,所以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情况,综合自身经济投入的多少来确定如何设计监测点数与监测面积。
(4) 总之,档案管理部门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点数与监测面积。
4、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套让用户满意的温湿度监测系统,需要设计单位要能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科学、严谨、细致的调研,运用当前流行的软硬件产品,配合丰富的档案温湿度监测经验,并结合用户单位的实际情况(如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现场实际建筑布局、楼层面积、所存放档案的类型、用户所处地理位置、当地气候特点等),用心设计出一套功能丰富、性能稳定、简便易用、符合用户设想要求的经济实用的理想温湿度监测方案。
5、档案库房综合监控系统功能介绍
照度变送器专用档案馆 照度探测器专用档案馆 档案馆灯光联动控制档案馆灯光照明管理
灯光照明检测功能是为了解决档案库房人走灯灭的问题,减少灯光对档案卷宗的照射,在库房安装灯光照明检测模块,在控制室,通过微机可方便观察库房灯光开、关情况。
DID液晶拼接可以将多台液晶屏进行拼接,组成一块面积更大的显示屏,方便进行监测界面的显示与监测。拼接显示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拼接显示墙、多屏拼接处理器和信号源。根据现场需要,提供控制屏显示软件,实现各种功能显示。
(14) 档案馆中央控制台防雷及UPS电源管理
根据系统要求配置,配套豪华钢木结构中央控制台(多联),配备相应微机、鼠标;同时配置专业电源插座。
系统运行主机采用性能优异的工业控制计算机(IPC)。
控制室防雷采用三级防雷装置,避免了感应雷对整个管理系统的破坏,保障整套系统不间断稳定工作。
档案馆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案结构示意图如下:
视频监测: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技术,在库房重要位置安装头,可选用通用型摄像头,也可选用变倍、调焦的球机,以满足更高性能监控要求(建议选用在库房重要位置安装红外摄像机)。通过视频监控软件,可全方位24小时监测库房各个角落的状态,支持按事件/按时间等条件查询记录。
视频监控示意图如下:
档案库房综合监测系统示意图
6、档案库房基本情况列表
为了更好为用户设计、提供合理、科学的监测方案,需要用户提供有供档案库房的有关资料,列表如下:
(一)该项目档案库房主要概况表1:
分布 |
库房及编号 |
规模(㎡) |
结 构 |
备注 |
分布楼层 |
1号档案库房 |
|
几门几窗 |
全新设计或库房升级改造 |
2号档案库房 |
|
几门几窗 |
||
N号档案库房 |
|
几门几窗 |
||
合计 |
|
|
|
|
说 明 |
控制室位置将根据现场情况现定 提供建筑平面图 |
成功案例